坚持以大食物观统筹保障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2-05-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陈利根    

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树立大食物观这一重要论断,不仅系统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及其保障思维,而且深刻阐明了我国农产品供给保障的新使命与新任务,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指引方向。

辩证全面把握大食物观的内涵要求

大食物观的基础是粮食。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关键是要深刻把握五大关系。

局部整体的关系。传统的食物主要指粮食,而粮食又容易被片面理解为稻谷、小麦等主粮。事实上,主粮只是粮食中的局部,在整个自然界的大食物系统中更是局部中的局部。大食物观需要面向大系统,这既包括来自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的主食与副食,也包括来自微生物资源的食用菌、人造肉等特色新型食品。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每天的粮油菜肉消耗量分别达到70万吨、9.8万吨、192万吨、23万吨。满足如此庞大的食物消费需求,需要主食副食一起抓,植物动物微生物一起利用。只有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才能确保中国饭碗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数量质量的关系。保障数量安全始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与前提。当前我国粮食刚刚取得十八连丰,为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增长、对于安全优质食物的期盼日益强烈,粮食安全不仅需要高度重视食物数量的稳定增长,也要保证食物质量的同步提升。这就需要推动食物供应由以量为主量质结合、提质保量的方向转型,也需要推动食物政策目标导向从有没有”“够不够好不好”“优不优的方向转变,加快构建消费驱动、结构合理、供给有效的食物供应保障体系,以更好满足国内日益丰富、多元的消费需求。

生产生态的关系。树立大食物观,必须多打大算盘、多算长远账。过去我国粮食生产依赖高强度的要素投入,尽管短期能够提升粮食产量,但却是以牺牲长期利益、透支未来产能为代价的,尤其是在保障农田必须是良田方面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耕地质量形势严峻,对可持续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未来寻求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切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要在充分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有序合理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让耕地、草原、森林、江河湖海能够休养生息,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

国内国际的关系。树立大食物观,必须有大格局和全球视野,把国际市场和资源也纳入我国大食物保障的范畴。我国食物供给安全离不开国际市场和资源。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不可能完全寄托于国际市场,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将更加考验我国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大眼界、大智慧。

攥牢端牢的关系。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端牢饭碗必需攥牢金刚钻和定海针。攥牢端牢的前提和基础,端牢攥牢的目标和检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放眼国际,种质资源是不亚于石油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展开对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储备和争夺。立足国内,解决好种子问题,瞄准的是14亿人口的超大内需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必须牢牢把住农业生产的源头,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在增量上做文章,在单产上挖潜力,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以大食物观为指引构筑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大格局”“大眼界,要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立体、均衡、可持续、有韧性的食物系统,更高层次构筑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大农业、大产业。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方式已经向营养均衡多样化方向演进,这为发展大农业、大产业提供了新机遇。一方面,要不断拓展食物地图。面向整个国土空间,海陆空天立体覆盖,用好大自然的馈赠,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加快构建粮经饲、种养加、农牧渔协调发展的食物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发展蓝色农业、白色农业、航天农业等。另一方面,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建构大产业。顺应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的变化趋势,在种养、收获、仓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面发力,持续拓链、强链、补链,推动食物产业领域更宽、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条更长,为确保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打下坚实基础。

加力推进大生态、大环保。持续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构建更加健康、更加生态的农业生产观和消费观。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要全流域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严格落实以水定地、因水施种,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加强重点流域的综合整治。要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林下经济、草畜一体及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技术和模式。要倡导平衡膳食,健康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加速打造大市场、大流通。大食物和大农业,一头连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广阔消费市场。市场的嗅觉最灵敏,必须更加精准地向市场要效能,让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布局、农产品供给结构、农产品价值空间等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大流通体系建设,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配送、包装仓储、冷链运输等领域的短板弱项,确保千家万户能够及时获得质量安全、营养安全的农副食品。此外,不仅要高效畅通内循环,也要高质量对接外循环。坚持适度进口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提升供应链的话语权和掌控力,建立安全高效稳定的外部粮源供给。

加紧做强大主体、高科技。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向科技要食物、要产能。要集聚涉农高校、院所、企业、基金、孵化器等各方资源,联合构建大平台、大主体,把分散的农业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大食物领域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崖州湾考察时强调,种源必须做到自主可控,要十年磨剑,久久为功,把种业这件大事抓好。必须集中力量开展种业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丰富种质资源库。加大成熟的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步伐,运用生物育种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从源头开始设计农业新品种。要充分发挥优势,利用科技创新加速提升食物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优质专用化,提高食物生产光热水肥等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投入利用效率,促进食物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为大国粮仓提供全方位保障。

(作者系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