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将至,新一年的大闸蟹也开始准备上市。在江南,蟹农们也在加紧喂养,让大闸蟹在上市之前,长得更肥。
除了玉米、人工饲料之外,大闸蟹养殖中,幼杂鱼也是必不可少的“饲料”,对养殖者来说,这无疑会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和更高的成本。记者了解到,一种只需要喂养人工饲料的大闸蟹品种“金农1号”,由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相关企业正式育成,被列入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2023年水产新品种公告中。
爱吃配合饲料的大闸蟹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在多个地理种群中,尤以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品质最佳。近年来,随着大闸蟹规模化养殖的推进和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攀升。
“在养殖中,池塘养殖是目前河蟹养殖的主要方式,但人工配合饲料的贡献率不足30%。业内专家早在20年前就呼吁提倡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但固有的观念很难转过来。传统农户喜欢投喂幼杂鱼,但是这样的喂养方式质量安全不可控,水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机械化、智能化投喂,其风味和品质也不一定优秀。”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教授刘文斌说。刘文斌是新品种育成团队的负责人,他介绍,在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并全面部署了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方案。
早在十多年前,刘文斌团队就开始尝试育种,经历10余年,培育出能够很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与投喂幼杂鱼相比,新品种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成蟹规格、肥满度和繁殖力没有影响,更突出的是成蟹风味品质具有味鲜无腥、脂香味浓、口味回甘、膏黄丰满、不易退膏的优点。
奇、偶年份出生的河蟹也有“奥秘”
2009年,刘文斌团队从长江江都至泰州段水域收集中华绒螯蟹野生雄蟹,从江苏高淳、金坛地区收集中华绒螯蟹养殖雌蟹,共1024只个体构建偶数年基础群体。
2010年,以同样配组办法收集的956只个体,构建了奇数年基础群体,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以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奇、偶年同步选育,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奇、偶年选育系统一由“金农1号”命名。
因为河蟹种群的特殊性,河蟹的繁殖配对得分清“奇、偶”年。据介绍,河蟹生活史仅有2年,奇数年出生的河蟹要到偶数年才能性成熟,同理,偶数年出生的也要到奇数年性成熟。因此,正常情况下奇数年出生的河蟹不能与偶数年出生的河蟹繁殖配对,需要分别建立奇数年和偶数年选育系,所以团队所经历的试验要比其他水产品种更长、更复杂。“虽然是一个品种,却承担了双倍的工作量。”育种团队成员蒋广震教授表示。
通过历年小试试验和连续两年的生长性对比试验,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其他中华绒螯蟹品种相比,17月龄的“金农1号”体重提高12.41%,饲料转化率显著提升,更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遗传稳定性高,生长优势明显,适宜在全国水温10℃-32℃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新品种大闸蟹“不挑食”
随着大闸蟹产量趋于稳定,注重生态、效益和品质已经成为河蟹产业的发展方向,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为了给予养殖户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团队还专门为养殖户撰写了一份数千字的详细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推广指南。
“‘金农1号’一点不‘挑食’,只要给它们投喂符合河蟹配合饲料行业标准的上限值的优质饲料,就可以保证它们的健康成长,而且配合饲料使用成本实际比幼杂鱼还更低。”育种团队成员李向飞副教授说。
据介绍,团队长期从事中华绒螯蟹的遗传育种、饲料营养和养殖模式等研究工作,研制的“金海”饲料和繁育的“金海”蟹苗,已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苗种具有成活率高、规格整齐的优点,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部分成果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成员张定东表示,在未来,团队还将继续加紧进行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金农2号”的选育工作,并继续加快研发出更加经济、环保、营养精准的中华绒螯蟹专用配合饲料。“希望更多肥美、鲜甜、丰腴、高营养价值的中华绒螯蟹,走向越来越多百姓的餐桌。”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原文链接: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90363041129703.html?shareuser=1569576158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