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新京报】超级稻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杂交水稻或将增产15%以上

2023-07-27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周怀宗

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半个多世纪前,袁隆平成功突破水稻杂交的难题,为我国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水稻中,不同亚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导致的杂种不育、半不育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尝试突破的难题。2023年7月27日,《细胞(cell)》杂志刊登了我国科学家相关新成果,该研究在基因层面揭开了水稻杂种不育、半不育之谜,揭示了基因的演化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水稻种质资源之间的分布。

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据介绍,这一研究扩大了水稻杂交的范围,为不同亚种之间的杂交提供了理论支持,“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预计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万建民说。

籼稻和粳稻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但花粉严重不育,科学家们找到了引起杂种花粉不育的最主效基因位点。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供图

突破杂交水稻的瓶颈

对大众来说,杂交水稻并非陌生名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就攻破了水稻杂交的难题,使得水稻产量实现飞跃性增长,为解决14亿人的口粮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迄今为止,我国水稻杂交技术已经高度成熟,且领先世界,我国水稻平均单产达到全球平均单产的1.7倍。然而,少有人知的是,成熟的杂交技术,更多在亚种内部进行杂交,很难在不同亚种之间实现稳定的杂交。

万建民介绍,当前我国的栽培水稻主要有两个亚种,多种植于南方的籼稻和多种植于北方的粳稻,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然而,亚种之间的杂交,仍存在众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籼稻和粳稻之存在严重的生殖隔离,其杂交种常表现出杂种不育现象,是阻碍杂种优势利用的最大障碍之一。”万建民说。

一般来说,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据预测,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但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介绍,“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会出现分化现象,而这种分化会产生生殖隔离,导致杂种不育或育性下降。当前,育种中对杂种优势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亚种内部,但潜力的挖掘已经到了平台期,而要实现亚种间的杂交,进一步提高对杂种优势的利用,则必须解决杂种不育这个拦路虎。”

水稻基因里的“攻防战”

从十多年前开始,万建民团队就开始探索和研究亚种间杂交出现的不育问题。团队成员、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万建民团队成员王超龙介绍,通过全基因组分析,团队首先鉴定了引起籼粳杂种不育的主要基因位点,找到了一个效应最大的位点,然后通过遗传分析,发现该位点其实有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组成。

有趣的是,这一对紧密连锁的基因,有着完全相反的功能,其中的一个可以称之为“破坏者”,它会伤害花粉,进而导致花粉的败育。而另一基因可以称之为“守卫者”,它会阻止“破坏者”对花粉的伤害。

这场基因层面的“攻防战”究竟是如何进行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破坏者”是通过与细胞中能量工厂线粒体的一个核心功能蛋白互作,干扰线粒体的产能功能,花粉因缺能而最终败育;而“守卫者”可以和“破坏者”直接互作,阻止其进入能量工厂,从而解除破坏作用。“守卫者”还进一步将“破坏者”押送到一种叫作自噬体的细胞器中进行降解,从而彻底消灭“破坏者”,使花粉的发育不受任何影响。

“这一研究解释了物种分化的机制,但又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因为这直接破解了生殖隔离、杂种不育的谜题,为育种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基础。”刘耀光说。

时间长河里的分化史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水稻中,都携带着这对基因,它们又是如何产生和传递的?王超龙介绍,团队科研人员对这对基因的起源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显示,这对互为对手而又紧密连锁的基因,在水稻最早的祖先野生稻中并不存在,沿着水稻驯化和演变的历史一路追索,科研人员最终在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中,发现了具有“破坏者”和“守卫者”功能的这对基因。

随后,在驯化过程中,有该功能的类型仅被一部分籼稻农家种继承,而因为地缘不同,粳稻农家种可能没有继承这一功能类型。而在现代水稻育种中,科学家们无意间将这对基因,从籼稻引入粳稻,使得它们在粳稻群体中快速扩散,到目前为止,籼稻和粳稻80%的种群中,都携带这一基因,这也是籼稻和粳稻之间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杂种不育的重要原因。

“由于这对基因在水稻种间或亚种间的分布不均一,因此它们相互杂交产生花粉不育是一种普遍现象。”王超龙说。

解开了籼稻粳稻杂种不育或半不育的秘密,也就意味着有了攻克这一难题的突破口,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评价这一成果时表示,“这一研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未来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超级稻或将进入新阶段

利用水稻杂种优势,育成更高产的水稻品种,是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无疑是“超级稻”。

超级稻最早由日本科学家提出,我国也在1996年开始“超级稻”计划,2022年,我国“超级稻”最高亩产已经创出1138.5公斤的纪录。

“未来一定是籼粳稻杂交的时代,这可能带来水稻产量新的大幅度增长。”万建民说。

事实上,我国当前已经有了籼稻和粳稻杂交的品种,如育成于宁波的“甬优”系列,育成于中国农科院的“中优”系列等。

籼稻与粳稻的杂交品种,不仅具有更高的产量,同时也具有多种杂种优势,比如在风味上,同时具有籼稻的松软和粳稻的口感。“现有的杂交品种,虽然品质风味可能还达不到稻花香的水准,但普遍都是高品质的水稻。”万建民说。

不过,这些已经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更多是以传统的杂交方法选育而成,凝聚了育种家们数十年漫长的坚持和努力,在无数材料中选育成功,科学家们并不了解何以成功的深层机制和原理。

“过去人工在田间选择,通过表型去判断和选育,耗时很长,效率却不高。”王超龙说,“同时也因为不明白底层机制,很难复制和推广,更不太可能实现精准育种。”

未来水稻育种的新方法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技术不断应用到育种之中,相应的育种技术日新月异,精准高效地育种,已成为普遍的需求。

然而,精准育种需要对作物基因的功能进行精准的鉴定和了解,在未能探明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机制之前,很难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进行精准育种。

而在探明籼稻与粳稻生殖隔离、杂种不育的机制后,科研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规避花粉败育问题,从而推进水稻亚种间超强优势利用和高产品种的培育。

“对籼粳稻杂种不育机制的破解,从理论上揭开了生殖隔离的秘密,同时也使得分子设计育种成为可能。”种康说,“这是一种非常精巧和全面的研究思路。”

“破解籼稻和粳稻亚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水稻育种中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这使得我们距离水稻单产的再次飞跃又前进了一大步。”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还发现,利用新发现的“连锁基因”在水稻间广泛传递的特性,科学家们可以将优质、高抗、耐逆等优良基因,与这对基因串联,“驱动”这些优良基因在后代群体中快速传播和纯合,从而大大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效率,精准获得具有多种优良特性的水稻新品种,“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分子设计的方式,精准地设计和培育我们需要的品种。”王超龙说。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原文链接: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90424385129143.html?shareuser=156957615812040

.



编辑:俞佳宁

阅读次数:42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