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人民日报】“以学促干”,聚焦国家战略!南农专家让夏种夏收插上科技翅膀

2023-06-18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白光迪、许天颖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的总要求,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师生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致力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加强土壤耕地保护治理研究等。在近日热火朝天的夏收、夏种中,南农专家教授针对小麦、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的技术障碍,形成了智慧麦作、稻作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和大豆病虫害种衣剂防控等最新科技成果,并成功转化应用,在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助力描绘科技兴、产业强、乡村美、人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面。

智慧麦田“守望者”让田间管理精准高效

6月5日,正值南方稻麦两熟区夏收夏种关键时期,在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小麦地里,智能测产收获机正在加速作业,一边收割一边测产,田埂大屏实时生成该田块的小麦产量空间分布图,为下一季的种植提供了一张“数字明白图”。一旁的“麦情巡检机器人”正来回移动,别看身躯不大,却搭载了多光谱、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像位勤勉又专业的田间哨兵,不仅能24小时智能巡检,还能精确感知田块环境与作物长势。这幅生动的现代农业场景来自于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研究院曹卫星教授团队的智慧麦作技术应用现场。

作为精确管理之“源”的数据主要来自哪里呢? 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田永超教授介绍,数据来自于智慧麦作技术中的两大核心技术,数字麦田技术和麦情遥感监测技术。其中,数字麦田的目标就是“一地一码”,好比为每个田块都建立起精确的数字档案,扫个码就能知道这是谁的田、有多大面积、种的什么品种、长势如何、历史产量如何,以及与这块田相关的土壤、气候等环境信息,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目前已为全省25个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立了田间“数字档案”。

“麦情遥感监测技术则利用空、天、地的立体化监测平台,面向田块、园区、区域等多尺度,依托监测仪、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及应用系统 等,实现小麦长势与生产力的精确预测评估。”田永超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团队通过农机农艺信息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还开发了种肥水药智能决策技术、耕种管收精确作业系统、智慧麦作管理平台等核心技术与智能装备,并应用于小麦生产管理全过程,建立起“实时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作业、智慧服务”为技术内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小麦生产作业从粗犷到精确、从有人到少人方式的转变。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夏种“多面手”贯通水稻生产产业链

6月6日,南京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水稻种植片区,正在作业的播种机“唱”起阵阵欢歌。随着株株绿苗插入水中,肥料包也一次性施入土壤。该片区夏种首日,包括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在内的多项技术“轮番上场”,为夏种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在绿色田畴播下丰收希望。

这既是芒种时节农机驰骋的场景,也是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浦口区共同举办的“优质食味稻米多功能全产业链绿色新技术”观摩会现场。现场展示南农大自主研发的覆盖优质食味稻米全产业链的一系列新技术,包括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水稻覆膜栽培一次施肥、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水稻全生育期精准监测和精准变量施肥等,覆盖整地、除草,到插秧、施肥、控草等水稻生产的全流程。

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稻栽培团队李刚华教授介绍,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不仅实现“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还能将氮肥利用率从40%提升到55%,达到减氮增产的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2022年仅江苏推广面积就达382万亩。

水稻覆膜一次施肥技术是南农大研发的另一项“一举两得”新技术。“整地时施用水稻专用缓混肥,插秧时挂上装有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覆膜机,边覆膜边插秧。”李刚华介绍,该技术利用覆膜能够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氮素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项技术去年开始在江苏进行试验示范。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种子健康“医护者”呵护大豆绿色增产

黄淮海夏大豆播种正当时,在位于安徽埇桥的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宿州研究院实验基地,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叶文武教授正将拌好“种衣剂”的大豆种子带到田头,和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一起,为当地农户示范播种。

6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用于大豆生产的主推技术共6项,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大豆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王源超教授团队的“大豆苗期病虫害种衣剂拌种防控技术”位列其中。

据了解,大豆苗期普遍受到疫霉根腐病、镰孢根腐病等多种土传与种传病虫害影响,导致出苗率低、幼苗死亡、植株早衰等问题,限制了品种潜力表现,是制约大豆单产提升的主要障碍。

“培育健苗是大豆高产的关键,这项技术是我们集成的“‘一拌(种)一封(闭)一喷(多防)’大豆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首要环节。”据叶文武介绍,该技术以筛选不带菌、抗病虫的健康种子为基础,选用防治卵菌与真菌两类主要致病菌及害虫的新型复合悬浮种衣剂,采用操作简便的“干式拌种法”对大豆进行拌种包衣。包衣的种子就好像穿上了一层“防护衣”,播种后,苗齐、苗全、苗壮,不影响种子出芽率和出芽时间,还显著降低了中后期农药的施用量与施用次数。

“我们将植保技术融入大豆种子‘芯片’,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以轻简化拌种实现防病健苗、绿色丰产稳产。”团队负责人王源超说。

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平台或项目,该技术目前在全国各大豆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和推广,与“白籽下地”的常规播种方式相比,大豆每亩有效株数提高30%以上,苗期根腐病等病虫害发生率下降60%以上,农药施用量降低20%以上,增产10%以上。

“当前就是要以推动改革发展实效、实绩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南农教授们这些科技成果正是主题教育‘以学促干’要求的生动体现,”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春春表示,学校始终关注“国之大者”,以一个个新技术、新模式助力粮食生产,发挥科技对提升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支撑作用,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农业强国、教育强国建设中砥砺前行、再建新功。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原文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18815/6968618


编辑:裴古丽

阅读次数:385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