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南京日报】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2023-05-04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李花 何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何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在宁大学生倍感振奋。无奋斗不青春,记者走近几位奋战在科技一线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在田间地头、在实验室,以所学所研担负时代之责。

脚踏泥土,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

“用自己所学所研,让农产品产量变高、品质变优,我的内心就无比满足。”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二学生韩玥说,她喜欢农田、喜欢在田埂上奔跑,脚踏泥土让她踏实。她现在除了是一名学生,还是溧水区晶桥镇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芝山)科技人才党支部书记,正在为造就一支有知识、懂技术、真实干的人才队伍而努力。

2019年,晶桥镇芝山村被发现土壤硒含量很高,是一块适合发展高质量生态农业的“金土”。同年,芝山村成立综合合作社,采取“村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的新型村级经济实体,建设富硒生态产业园。3年前,韩玥的老师、南农大潘根兴教授带领团队践行人才入村,技术落地,将炭基技术应用到芝山村的富硒健康生态产业中。2021年,韩玥也来到芝山村做研究。

韩玥和老师、同学在芝山村推进“炭基硒谷、康养乡土”健康农业经济,利用炭基循环生态健康技术实现养殖企业废物再利用,让富硒农产品用上天然肥料。实施土壤改良、植物调理,“固碳—减肥—增产—优质”四效协同的富硒健康水稻和富硒健康果茶菜的生产,农产品高效富硒、营养健康,给当地村民带来高效益,也为消费者吃得健康营养提供了保障。

1999年生的韩玥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对农业有兴趣,所以,她的高考志愿多是“农业”。“我觉得有意思有意义。”这位来自山西大同的姑娘常常在烈日下采集土样,也常常在实验室里干到深更半夜。“我从来不觉得苦,我觉得那就是成长。我的老师潘教授告诉我,真知灼见都在田地里。”韩玥表示,她会扎根乡村,做新时代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迎难而上,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进入南航时,我是个追梦少年。经过南航的磨炼,我成了甘于吃苦的科研青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级长空学院长空创新班的潘晨亮出生于一个“航模之家”。受父母影响,从小他就对航模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热爱。随着年龄增长,潘晨亮逐步了解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这愈发坚定了他投身航空事业的初心。

带着航空梦想考入南航后,长空创新班极高的课程难度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他迎难而上,创新学习方法,攻克道道难关。夜以继日的努力让他收获了4.6的平均绩点,其中单学期最高绩点4.9,连续两年位列长空创新班第一。他还参加了数学、力学、物理、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一路斩获国际力学竞赛亚洲赛区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十余项学术竞赛成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潘晨亮一直力求实践悟真知。2021年10月,潘晨亮参加了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在第一轮比赛时,飞机空速管出现故障,强劲的对手们却都完成了侦察任务。潘晨亮没有气馁,连夜和队友总结问题、修改程序。在第二轮比赛中,他与团队成员只用99秒就完成所有飞行任务,精准击中靶标,击败了其他86支队伍,包揽该项目的冠亚军,取得了南航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佳成绩。

“未来,我将带着一代代南航人航空报国的底色,努力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科研工作者,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潘晨亮说。

南航航天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上是网上爆红的“火箭少年”,他十年坚守航天梦,尝试发射过自制火箭,并用自制的无人机航拍。如今刘上的自制火箭不断优化,已至第四代,大大提高了反推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实现了自适应高精度低延迟组合导航,火箭空投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成功攻破了火箭下降段姿态控制等技术难题。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传扬航天精神,在服务国防、强国伟业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潜心钻研,关注民生关注前沿

科技服务民生。监测到人员摔倒,装置会自动报警;配备自动感知设备,不工作时进入低功耗模式,以延长电池的带电时间……这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团队设计的一款集风扇通风、LED照明、无线控制、智能调节、佩戴者摔倒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口罩。在今年举行的首届“圆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硬件设计大赛中,智能口罩捧得大赛最高奖项“圆梦杯”。

这支潜力无限的团队由3名本科生组成,成员夏宇辰擅长硬件设计,金立业主攻软件开发,刘星则负责单片机程序设计与文稿撰写,三人分工明确、协同发力。“市面上的口罩存在着透气性不佳、功能单一的问题,所以我们想设计一款集通风、照明、蓝牙连接、智能控制于一体的多功能口罩。”夏宇辰告诉记者,功能多、元件多,但是口罩空间有限,为了实现轻量化,他们在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尽量减小电路板的厚度;考虑到口罩量产所需的高性价比,他们选用国产芯片和元件。

在科研学术的道路上,他们始终迈着坚定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技术硬才是真道理,我们要以理论性的知识作为基础,多学习应用类的技术,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探索未知的世界,设计出兼具产品性和实用性的科技作品。”夏宇辰说。

不久前,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盛天爽获评南京大学2022年度人物,他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物理教学核心期刊《大学物理》发表两篇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后续一系列研究,参加国内最高层次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得一等奖。

盛天爽告诉记者,发表在《大学物理》上的论文就源于他在翻看物理教材时对其中一道思考题的好奇。当时盛天爽在上热力学课程,这道思考题让他隐约感到这个问题涉及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对称性破缺,但是一时间又无从下手。他翻看了教材的参考答案和其他资料,都缺少定量的解析求解过程。

“我们用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去建立和求解这个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编程做了相关仿真模拟,最终将相关数据与参考答案的定性分析进行了比对,找到了这个体系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物理过程。”虽然初期的研究稍显稚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盛天爽积累了许多经验,在学习进步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未来,盛天爽将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攻读物理专业,从事超快物质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立志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不懈奋斗!

原文链接:

http://njrb.njdaily.cn/html/2023-05/04/content_52_87799.htm


编辑:俞佳宁

阅读次数:7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