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学习强国】收藏400余幅农民画,南农大教授引导学生画里读“三农”

2023-04-07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苑青青

春意浓,万物新。春风吹拂着拔节孕穗的麦子,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科楼会议室里,一幅幅充满诗意的农民画刷新着学子们对农业的认识,在他们心中播下知农爱农的种子。

《夏收之前》/张林

“你们看,通过这幅《夏收之前》我们知道,过去中国农民用的农具非常多,有碌碡、脱粒机、架子车、竹杈等,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我们很少见到这些传统农具。”近日,学校农学院教授刘正辉以户县农民画为例,为几位硕士研究生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变迁。在他看来,这些出自农民之手的画作记录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民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农业发展的重要材料,也是引导农学学子知农爱农的生动教材。

农民画里有“春秋”,折射农业大变迁

20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兴起壁画潮,农民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对新社会的赞美和对美好社会的憧憬画在墙上。后来,以墙壁为载体的农民画逐渐以纸张为依托。目前,全国已经形成邳州、金山、嵊州等著名农民画乡。

“我在农村长大,接触农民画前,我对三农并不是真懂。”2001年暑假,刘正辉返回陕西老家探亲之时,无意翻到一本《户县农民画春秋》,描述的农业生产场景让他眼前一亮。“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黑白照相很少见,彩色照相机更稀罕,色彩鲜艳的农民画无疑为新中国农村、农业历史研究提供了系统、鲜活的珍贵档案。”

《摘豆角》/张青义

刘正辉还注意到,许多户县农民画中的作物如今已经不再大面积种植,如水稻、杂豆、棉花、高粱、马铃薯等等,现在只剩下小麦、玉米、油菜。“户县位于我国南北气候的交界带南稻北麦、五谷杂粮,又有旱地水田、山林池沼,基本涵盖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面。但它位于西安都市发展的辐射区,农业发展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农业发展方式、经营管理模式、农业劳动力转移、耕地保护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较为突出。”

户县农民画家

此类问题引起了刘正辉的好奇。20年间,他细致揣摩上千幅农民画作品、与数十位农民画家倾心交谈,详细了解农民画的艺术表达和研究价值。“这些农民画具有工笔写实的艺术特点,而且时间跨度大,完整覆盖了新中国成立至今各个时期的三农发展,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2016年,刘正辉往返户县十多次,收集农民画400多幅。

出版农业科普书,画作“搬”进课堂里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农民画的价值?2020年,刘正辉与户县农民画博物馆馆长、农民画画家王文吉一同编辑出版《画说农业》。

《画说农业》 刘正辉 王文吉编著

“我们选取了169张户县农民画,希望以农民画作为载体,生动形象、准确通俗和意蕴深长地画说农业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农业和农民。”刘正辉介绍,《画说农业》从科普的角度,将农业知识体系其分解为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科技和农业未来等五个方面、58个话题。同时,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用古诗词和近现代文学作品为农民画注解。“书中画作共引用唐诗、宋词和现代诗122处,有19处配文出自《白鹿原》,因为我很熟悉这本书,看到这些农民画的内容便想到书中的描述。”

刘正辉对农民画的喜欢并不止于“颜值”。作为从事作物生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常戴着农业科学家的”滤镜”看画作。他认为,以农民画呈现的户县农业生产为案例,开展“解剖麻雀式”的个案分析,能够为学生理解农业科学技术、开展三农科学研究打开一扇窗。“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不清楚农业的历史,也不了解我们的农民。不知农,怎么谈爱农呢?那其实透过这些农民画,就能很好地去了解农业和农民。”

《作物栽培学总论练习册》刘正辉

农民画让刘正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2019年,他开始把农民画融入教学。在《作物栽培学总论》的教学中,他选取代表性画作作为思考题素材,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当前作物生产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题策略。他还将课程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围绕特定的三农议题撰写调研报告,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三农的关注和热爱。

创新教学受青睐,爱农“种子”植心中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向哪里去?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丢失了些什么?”刘正辉认为,农民画所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物生产面貌,有助于理解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伟大历程,从中分析作物生产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力和运动规律,科学预见建设农业强国的发展路径。

令人欣慰的是,以画促学的课堂激发了农学学子的兴趣,指引着莘莘学子在农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据统计,每年约30位学生求赠《画说农业》,将其作为调研报告的写作范本和参考素材。

“以前,我以为农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但听了刘教授结合专业知识讲授的农民画,我才知道现代农业以及相关产业都以传统为根基,比如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作物生长习性从古至今都是耕作指导。”南农大农学院2021届毕业生杜玥感慨,刘正辉教授以农民画为切入点讲授的作物栽培学通论,增强了她学习农业的自豪感。如今,她正在西北农林大学攻读茶学专业硕士,围绕优异生物学、品质性状的基因功能进行研究。

南农大农学院2022届毕业生杨凯文也表示,融入农民画的课堂,让枯燥的栽培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而农民画传递出的浓郁乡土气息也加深了他对农村的认识。“比如农村里有很多城市没有的习俗,陕西关中地区的作物种植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等,总之,画中有许多书本上学习不到但田间地头确实有的知识。”目前,杨凯文正在清华大学生物学专业读研,研究方向为植物免疫学,他表示,希望能够研制出更加抗病的作物,为农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当前,刘正辉依然在专注农民画,他的教学理念也得到学院和学校的充分肯定。对此,他表示,“希望更多农学学子能借助农民画这一载体传承农耕文化、传播农业科技,继承勤劳坚韧、自立自强、懂得感恩的大地品质,早日成长为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战略的出色‘新农人’。”

原文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504980683673018055&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su-resource&item_id=11504980683673018055&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80871204576&showmenu=false&ref_read_id=04ec460f-7687-4cfb-83e0-69045970790d_1680871245063&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编辑:裴古丽

阅读次数:1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