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现代快报】镇校之宝丨百廿南农“藏”着2000年前的“煎饼锅”

2022-11-20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记者 李楠 刘静妍 / 文 施向辉 钱念秋 / 摄



编者按:南京这些学校的  镇校之宝  你都知道吗?2022 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 8 所学校迎来 120 岁生日。

120 年栉风沐雨,8 所学校在历史中流淌、奔腾,一批批学子从这里走出,它们也见证着一个个重大历史节点,培养出一代代杰出人才。

现代快报推出 8x120,镇校之宝大揭秘  系列报道,将 8 所学校 120 年深厚历史,用现代新颖的方式,重新  打开 ……

11 月 20 日,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建校 120 周年庆祝大会。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座百廿学府,追溯中华农业文明的历史进程。

7000 多年前的碳化种子,6000 多年前的石器、石刀、石斧 …… 一座博物馆,带你上溯中国农耕历史文化脉络。刀耕火种、稷黍稻粱,石碾铁镰、耕耘稼穑,这就是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它坐落于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这里“藏”着 2000 年前的“煎饼锅”

农博馆的藏品,包括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1000 余件、原版古农书 346 部 3000 余册、古代农业生活和文化用品、古代农业作物和动物标本,以及国内和国外各类土壤标本等等。

汉代煎饼锅被推选为  当家宝贝 。它学名  铁鏊 ,是汉代用来烙饼的。三只脚支起了扁平的圆形锅面,全身上下累积了两千年的斑斑锈迹。

△汉代铁鏊

铁鏊为铁质的烙饼炊具,俗称鏊子或鏊盘,平面圆形。古人将柴火放在锅底加热,然后将和好的面团摊在上面做成面饼,制作类似今天煎饼一样的炊饼。

为什么说它是  镇馆之宝 ?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卢勇介绍,这是因为它承载的  信息量  非常大, 这件铁鏊就是今天煎饼锅的前身。它告诉我们,西汉时期,我们的铸铁技术已经非常先进,能把这口锅铸造出来,带来饮食方式的变化。

△其他农业生产生活用具

从粒食到面食,是饮食史上的一大进步,也体现了我国饮食的不断进步。这件汉代铁鏊,是时代的见证者。

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除了来自汉代的  煎饼锅 ,在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里,还  藏  着另一件宝贝,就是一套 8 本的明嘉靖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距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全国只有两套,一套藏于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另一套藏于上海博物馆。目前馆内展示的是清刻本《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被誉为  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的《齐民要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全书 10 卷 92 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

《齐民要术》作者是北魏时期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经历了北魏的衰落的他认为农业非常重要,是经济的基础。

 齐民  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 要术  是指谋生的重要方法。所以,《齐民要术》这部书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贾思勰为百姓的生存总结出来的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技术、经验。

书中记载的众多物产,依然是今天人们能吃到见到的。比如莼菜,贾思勰说,莼菜好吃,当在四月,若到了九十月的秋天,莼菜就吃不得了,因口感粗硬, 莼有蜗虫著故也 。到了十一月,形态粗短,且苦且涩,更吃不得了。

博物馆也是“宝贝”,由杨廷宝设计

据悉,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建馆于 2004 年,是全国高校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高校专题博物馆,由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博物院、中国农业博物馆合作共建,是一座  记录着中国古代农业哲学的大学博物馆 。

△铁足铜鼎

博物馆主体建筑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现有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 1500 平方米。

△水摇车

除了上述两件  宝贝 ,博物馆还有大量的模型、丰富多彩的实景图片和众多反映农田耕作、民风民俗的名家作品,反映中国农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浸透着一段农耕史,每一件器物都讲述着一段文明的演进。

其中明崇祯平露堂刻本《农政全书》、明刻本《唐宋白孔六帖》、明刻本《花史左编》等 15 种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列为善本古籍。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楠 刘静妍 / 文 施向辉 钱念秋 / 摄

原文链接:

https://app.myzaker.com/article/6376f37f1bc8e0560f00001b

编辑:田相洁

阅读次数:1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