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江苏科技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2022-06-12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夏文燕 何佳芮 葛思佳

昨日举行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星光熠熠,前来参会的人群中有满头银发的长者,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作为全省科技界的杰出代表,他们站在了领奖台上,捧起了属于他们的荣誉——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这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们在不同岗位上,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战略支撑生动实践的嘉奖。在大会现场,本报专访8位获奖代表,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坚守报国初心的科学家、创新领域的科研成果、科研战线的青年英才和活力迸发的科技企业。

矢志创新

勇攀高峰报效祖国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代代科学家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在今年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苏院士充分诠释了潜心科研、勇担使命、矢志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作为我国大型相控阵雷达的开拓者和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奠基人,在长达57年的科研生涯中,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初心,以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为使命,为保卫国家的安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教授贲德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我觉得搞科研是一件艰苦困难的工作,往往花了很长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所希望的成绩,所以就要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要努力科研,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贲德告诉记者,他的座右铭就是学好本领,贡献社会和国家。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作为中国的科学家,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其次要有奉献精神,要在科学技术领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实事求是,百折不挠,要为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幸福来工作。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创新的基础,所以科普工作很重要。”几十年来,贲德悉心培育中国雷达事业坚实后备力量,积极讲述科技创新故事,扩大科技创新影响力,提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感知度。近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全省各地,给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我会从物理概念讲起,这样不管是什么学习阶段,他们都能更好地理解雷达知识。每次讲完,总是有好多小同学把我围住,跟我说‘以前我想当明星,现在我不想了,长大以后我想当一名科学家’。”说到这里,84岁的贲院士眼眶微红。贲德告诉记者,如今他仍在坚持参加科普工作,能让更多的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他很欣慰。此次由他主编的《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图书也同时获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是我国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在长达64年的科研生涯中,积极倡导并推动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我们做研究工作要顶天立地,几十年来我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攀登了一座座高峰,就是为了把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郑有炓告诉记者,此次获得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他深感荣幸、备受鼓舞。

长期以来,郑有炓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设立了“南京大学郑有炓教育基金”用于支持人才的培养。“任何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过去我和我们团队把握了国家半导体事业发展的好时机,做出了一些成绩。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必定会开拓更多新的发展机遇,面向未来,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固态照明、紫外探测、新型显示、射频微波和工业电子等主要科技领域,有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将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此次被评为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个人。一直以来,刘加平围绕工程建设的重大需求,积极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形成了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攻克了现代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国际难题,引领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化应用。成果应用于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100余项重大工程,为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奖项,它表彰的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还包含产业创新、科普成果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刘加平表示,多年来,江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成果转化、理论创新、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奖的设立是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的又一创新举措,可以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在科技强国中扛起“江苏担当”。

引领攻关

科技创新惠及民生

惠及民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目的,大会上的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了我省在农业、通信技术、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突破,充分诠释“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任务并取得丰硕成果。今年1月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为加速我国6G技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6月9日,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荣获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集体)。

提及在6G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还能保持优势吗?东南大学教授、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尤肖虎展现出中国科研人的远大志向。他认为,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移动通信人才队伍,有最为完善的工程开发能力,以及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只要找准其中的核心关键,潜心攻关,中国6G必定能够赢得未来。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紫金山实验室引入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内部运行方面,也实行了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灵活开放的运行机制,为课题组的研发在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紫金山实验室实行的是目标导向性和需求导向性研究,对于具有重大潜在研究价值的科研目标,我们能以实际的科研需求配置所需的资源,打破传统科研体制条条框框的限制。”尤肖虎说。

我省粮食生产连续5年增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校长丁艳锋教授牵头的“稻-麦周年丰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和应用”项目斩获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粮食大省,江苏的稻麦生产也面临新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会导致稻麦生长周期发生改变,一些地方下雪时才能收割水稻,小麦根本来不及种到田里,这样的生产周期会对产量造成很大威胁。”为解决上述问题,团队展开了针对性地研究。“首先要合理安排稻麦周年的生育阶段,重构了江淮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丰产接茬模式。其次要减少秸秆还田对于稻麦苗期的影响。”丁艳锋表示,团队创新了高效接茬的立苗障碍消减技术和周年氮素高效绿色管理技术,将生态技术转化为丰产技术。

“江苏稻麦生产连年丰产,不仅满足本省需求,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丁艳锋表示,这样的底气来自保障有力的政策,也来自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聚焦在粮食肥料减产方面,既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又能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量。”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我国每分钟就有8位新增肿瘤患者。此次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蒋锡群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项目《高分子纳米诊疗材料的功能调控及其医学应用》创制了多种新型高分子诊断试剂和药物传输系统。

“通俗讲,我们的成果就是准确抓住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萌发时开展早期干预,让肿瘤早发现、早治疗。”蒋锡群表示,他们通过一些纳米材料,整合多种治疗方式和治疗药物,“药物结合治疗方式,让治疗可以靶向到肿瘤,在肿瘤位置增加药物浓度,增大对肿瘤的杀伤力和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药物在其他器官上的积累,减轻副作用。”蒋锡群说,目前该技术可应用于绝大多数肿瘤的治疗。

 同时,该成果还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精准分辨手术的边界,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将肉眼看不见的残余肿瘤细胞彻底清除出去,从而更有效地防止肿瘤再生和转移。“目前,检查肿瘤标志物主要是通过抽血或体液的方式来检查,我们的成果则是通过影像来检查,比如核磁共振、光学内窥镜等,与传统方法相比,影像检查对位置判断可以更加精准。”

环境添力

激活企业创新引擎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可以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从科研走向市场化,科技奖励大会现场,一家科研转制的知名企业——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收获满满:企业摘得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科研人员吴通华获2021年度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此次获奖特别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在江苏这片创新热土上,南瑞最早开展科研转制工作,几十年来一直深耕电力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南瑞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郑玉平告诉记者,从无到有、从跟随到引领,企业在电力自动化装备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我国在大电网安全稳定、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特高压输电技术、柔性输电技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谈及企业多年创新经验,他坚定地说:“以创新驱动赢得企业发展之路,是公司一直坚持的路,在创新路途中想不断催生内生动力,就必须创设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他坦言,院士联络青年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培养托举工程、股权激励方法等等都在持续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吴通华是企业的一名科技工作者,他表示作为青年科技人员,感受到自己身上承担着两项使命:一是传承老一辈严谨求实的奋斗精神,二是践行奋勇争先的科研精神。

江苏对企业创新发展环境的营造非常贴心,这是郑玉平对江苏科技创新环境的亲身感受。“南瑞在申报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引进创新人才中,江苏都给予了极大支持。”他表示,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在建立新型电力系统长线研究框架任务中,南瑞责无旁贷要走在创新的最前列。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ZubATfThtjoeS6Bra1Krw



编辑:俞佳宁

阅读次数:639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