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保障粮食安全,种业是关键。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种业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必须时刻紧绷种业安全这根弦,下决心把种业搞上去,尽早尽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与种源自主可控。
江苏作为东部经济较发达省份之一,科教资源丰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劲,在推动种业转型升级上具有独特优势,应主动扛起时代重任,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源头保障,全面提升区域种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推广强、产权强,为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加大种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种业创新,人才是根本。江苏农业科教单位众多,集聚了大学、高职、农科院等涉农科研院所70余家。然而,人才的体系化建设有待加强,诸如搞科研的不懂农业推广、搞推广的不理解科研育种等问题不时出现,种业创新链人才培养还存在相互脱节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种业体系化、层次化人才培养,认真开展好新农科建设,既要培养精通生物育种、基因编辑、智能设计育种等领域高层次人才,也要培养李必湖式农业基础扎实、埋头苦干的助手型人才,更要培养愿意扎根农业一线、投身种业产业的实干型人才,努力培养更多愿意为“三农”事业奋斗终生的新农人。
二是加强种业创新体系建设。种业创新,根本出路在科技。江苏拥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种业领域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平台优势明显,具备开展种业创新体系高质量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当前,海南、广东、河南、湖北、湖南等地瞄准国家实验室建设目标,积极开展省级种业实验室筹备工作,有序搭建起种业创新的“四梁八柱”。作为农业大省、产量大省的江苏,应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积极探索全新科研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加快推进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落地建设,全面推动省级农业种质资源综合基因库建设,扎实开展种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夯实解决种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基础。
三是加速种业产业培育力度。种业作为我国源头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是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大多还是采用课题组育种模式,组织化程度低,育种效率不高,“育繁推”一体化建设亟需增强。江苏建设有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全国首个、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农垦大华种业等主板上市企业和一批“新三板”科技型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基础良好。江苏应积极把握,紧抓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等设机遇,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以种业安全为底线,以种业创新为关键,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以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为手段,强优势、补短板、树品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种业产业转段升级,培育和孵化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综合型企业。
四是加快种业推广体系建设。高质量农业技术推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技术创新实际脱钩严重,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升。江苏建设有独树一帜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模式,致力于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最后一公里问题,成效显著,应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员等队伍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构建起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相结合、日常培训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推广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支撑。
五是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是种业科技创新和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新修订的《种子法》对推进种业全链条、全流程监管,防范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行为作出明确规定,有力地保护了种业原始创新的积极性。江苏应模范遵守,带头执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突破性品种少、同质化问题严重等问题,用制度导向激发种业创新的原始活力,推动形成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动力机制,最大程度保护育种科学家积极性的同时兼顾各方权益。
粮稳天下安,良种是关键。江苏应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扎实种业创新人才培养,加快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加速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大种业推广体系建设力度,大幅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将种源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决扛起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光荣使命,彰显我省的责任与担当。(作者:葛焱)
原文链接:
http://review.jschina.com.cn/sph/202204/t20220426_2988312.shtml?bsh_bid=573788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