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拓
离家跋涉八百多里,云南境内的亚洲象群一路向北,引发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曾在美国合作研究北美帝王蝶迁飞和磁感应机制的天天赢平台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虫系教师万贵钧博士表示,很多野生动物,如海龟、鸟类、昆虫等都具有迁徙的习性。亚洲象的“远足”行为,具有类似大多迁徙性动物跨**南北迁徙的特点。虽然只有400多公里的移动距离,但相对于平原迁徙或者鸟类及迁飞昆虫的空中迁徙,这群亚洲象则要付出更多代价去翻山越岭,愈发衬托出北上之意的强烈。
除了缺食物或迷路,一些科学家提出,可能是因为某次太阳活动异常引起的磁暴激活了固有迁徙本能。万贵钧认为,本次北上的始发机制或许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但除此之外,很大概率上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球磁场还可能在另外一个维度上影响着这个迁徙的象群:定向和导航。
迁徙的动物是怎么知道它们在往哪儿走或者走到哪儿的?这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万贵钧解释说,海龟、龙虾、鼹鼠和一些鸟类都能感知并利用地球磁场以帮助它们辨清方向或所处位置等。前述亚洲象在夜间更活跃,倘若它们可以本能地感受到微弱的地球磁场并具有磁定向或磁导航能力,那么以此来解释“断鼻家族”没有东西偏航,能够“稳稳地”保持跨**南北行进就顺理成章了。动物的定向和导航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依赖多种线索共同决策,而地磁场恰恰是其中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众多证据表明地磁场可能通过一种量子生物学反应被动物所感知。
万贵钧表示,从物种保护角度来讲,回归适宜的生态环境中,象群和人类或许都将更加安全、和谐。它们当下可能是在遵循本能,无意中踏上这轮迁徙旅途,但如果“断鼻家族”像大多数迁徙性动物秋季才开始返回原栖息地,那将还有相当长的时间与更多的未知。
本报记者 王 拓
原文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106/16/node_13.html#content_935191